V神香港沉思錄:以太坊的困境与未来,技术乌托邦何去何从?

2025-05-01 13:29:13 区块链虚拟货币 author

香港偶遇:Vitalik Buterin 的加密世界沉思

前言:不只是名字,更是信仰

2025 年 4 月 7 日,香港摩星嶺,並非什麼秘密會議,而是一場由 DappLearning 等社群聯合舉辦的 Pop-X HK Research House 活動。但對許多加密貨幣信徒來說,Vitalik Buterin 的現身,本身就是一場信仰巡禮。我並不打算用千篇一律的“V 神”稱呼他,這太過於扁平化一個思考者。Vitalik 不僅僅是一個名字,更代表著一種對去中心化理想的堅持,以及對技術烏托邦的近乎偏執的追求。

在這次活動中,DappLearning 社區發起人 Yan 獲得了一次採訪 Vitalik 的機會。採訪內容涵蓋了 ETH POS、Layer2、密碼學和 AI 等多個熱門話題。Vitalik 的中文流利程度令人驚訝,但更讓我感興趣的是,他對這些問題的回答,以及隱藏在回答背後的思考邏輯。這次訪談並非一次簡單的問答,而是一次對加密貨幣未來發展方向的深度探索,一次對技術倫理的拷問,以及一次對人性本身的深刻反思。

POS 之辯:算力與幣價的無稽之談?

Vitalik 的直言:別把幣價下跌怪罪 POS

Yan 拋出了一個很多人都想知道,但可能又不敢直接問的問題:ETH 從 POW 轉向 POS 後,雖然網路穩定了,驗證者數量也增加了,但 ETH 兌 BTC 的匯率卻一路下跌,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?Vitalik 的回答乾脆利落:”我覺得 BTC 和 ETH 的這些價格跟 POW 和 POS 完全沒有關係。”

這種直接的反駁,在我看來,並非簡單的否認,而是對加密貨幣社群長期以來存在的“算力決定價值”迷思的挑戰。幣價的波動,背後是複雜的市場情緒、宏觀經濟環境、以及項目本身的發展狀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把幣價下跌簡單歸咎於共識機制的改變,無疑是一種過於簡化的思考方式。

應用價值困境:以太坊的谷歌式焦慮

但 Vitalik 接著坦承,ETH 的價格問題,的確值得深思。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:”ETH 是有很多可能的未來,(可以想像)在這些未來裡面,以太坊上會有有很多成功的應用,但是這些成功的應用可能為 ETH 帶來的價值不夠。” 這種擔心,像極了 Google 的焦慮。Google 擁有無數的產品和服務,但其收入的絕大部分仍然來自於搜尋業務。以太坊生態的繁榮,是否能真正轉化為 ETH 本身的價值?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。

長期價值的呼喚:誰來為 ETH 持有者買單?

Vitalik 呼籲,需要多支持一些對以太坊 Holder 和對 ETH 有長期價值的應用。這句話背後,隱藏著對當前以太坊生態發展方向的隱憂。現在很多 DApp,雖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資金,但對 ETH 本身的需求卻相對有限。這些應用就像寄生在以太坊上的植物,吸收了養分,卻沒有反哺生態。如何設計一種機制,讓以太坊上的應用能夠真正回饋 ETH 持有者,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
PBS 架構:去中心化的美麗誤解?

構建與驗證:權力不再對等

接下來,Yan 將問題聚焦於 ETH2.0 的 PBS(Proposer & Builder Separation)架構。這個架構的理想很豐滿:讓驗證者更輕量化,甚至可以用手機來驗證 ZK 證明,降低參與門檻。但現實卻很骨感:Builder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高度中心化。他們不僅要做抗 MEV,還要生成 ZK Proof,甚至可能還要擔任 Sequencer 的角色。這是否會導致權力過於集中?

Vitalik 的回答,觸及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哲學問題: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早期,存在一種潛意識的假設,即構建一個區塊和驗證一個區塊是一個操作。但隨著 ZK、DAS 和 Statelessness 等新技術的出現,這種對稱性正在被打破。構建區塊的難度可能會變得很高,但驗證區塊的難度卻可以變得非常低。

超級節點的隱憂:算力壟斷下的潛在威脅

如果構建區塊的算力需求變得巨大,只有高性能的伺服器才能勝任,那麼是否會出現“超級節點”?這些超級節點是否會作惡?Vitalik 提到了幾種可能的攻擊:51% 攻擊、審查攻擊和抗 MEV 相關的操作。如何降低這些風險?

抗審查的進化:Fossil 的制衡之道

Vitalik 提出了一個名為 “Fossil” 的概念,它可以將“選擇交易”的角色和“執行交易”的角色分開。這樣,選擇哪些交易包含在下一個區塊裡面的這個角色,可以做得更去中心化。即使存在算力強大的超級節點,它們的權力也會受到限制。其他節點可以保證網絡的安全和去中心化。

去中心化的新常態:複雜性背後的安全考量

Vitalik 坦承,這種方法比之前更複雜。但他也指出,比特幣現在也是一個比較混合的架構,礦工們都集中在 Mining 的 Data Center 裡。在 POS 裡,一部分節點需要的算力更多,需要的資源更多,但這些節點的權利是有限制的。其他的節點可以做得非常分散,非常去中心化,因此他們可以保證網絡的安全和去中心化。這是一種在複雜性中尋求平衡的策略。

Layer1 與 Layer2:誰是主角?誰是配角?

L2 的流動性困局:一場永遠無法統一的貨幣戰爭?

Yan 提出了 Layer2 目前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:流動性割裂。儘管 L2 解決了 TPS 問題,讓以太坊不再像當年 ICO 時期那樣擁堵不堪,但各個 L2 之間的流動性卻像被切割成無數塊的拼圖,難以整合。針對這個問題,社群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,但 Vitalik 對此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。

安全性的緩慢進化:Vitalik 的鞭策與期待

Vitalik 首先指出,L2 在安全方面的進展還不夠快。他一直在推動 L2 升級到 Stage 1,並希望今年可以升級到 Stage 2。這種催促,體現了他對 L2 安全性的高度重視。他同時也在支持 L2BEAT 在這個方面做更多透明性的工作。安全,永遠是區塊鏈的基石。

L2 互操作性:一場 UX 的煉獄之旅?

其次,Vitalik 提到了 L2 互操作性的問題。不同 L2 之間的跨鏈交易和通信,如果同屬一個生態,理應更簡單、更快速、成本更低。但現實卻是,跨鏈操作繁瑣、延遲高、費用昂貴。Vitalik 認為,L2 的跨鏈問題,80% 其實是 UX 的問題。這意味著,解決跨鏈問題的關鍵,不在於底層技術的突破,而在於如何提升用戶體驗,讓跨鏈操作變得像使用 App 一樣簡單。

跨鏈的未來:2 of 3 驗證的烏托邦?

Vitalik 對於 Optimistic Rollup 的提款時間長達一周表示不滿。他認為,可以採用 2 of 3 的驗證方法,即 OP + ZK + TEE 的組合。這種方法可以同時滿足三個要求:完全 Trustless、開始使用 ZK 技術、將提款時間從一周降低到 1 個小時。長遠來看,他甚至計劃將提款時間降低到 12 秒,如果採用 SSF,還可以降低到 4 秒。這種設想,聽起來像是一個跨鏈烏托邦。

L1 的價值回歸:誰來代表以太坊?

Vitalik 接著拋出了一個更具戰略意義的問題:L1 的角色。在 L2 Roadmap 的早期,很多人認為 L1 可以完全複製比特幣的 Roadmap,只做證明等少量的工作,L2 可以做剩下的一切。但 Vitalik 認為,如果 L1 完全沒有擔任任何角色,對 ETH 來說是危險的。他擔心,以太坊應用的成功,無法轉化為 ETH 的成功。如果 ETH 不成功,社群就沒有錢去支撐下一輪的應用。因此,他呼籲在一些應用裡多給 L1 分配角色,這樣對 ETH 會更好。

Defi 的避風港:L1 的長期價值

Vitalik 認為,一些高價值的應用,比如 Defi,其實更適合在 L1 上做。原因在於,Defi 應用的 Time Horizon 很長,用戶可能需要等一年、兩年、三年。如果一個 L2 的治理出現問題,用戶可以遷往 L1 或其他 L2,但如果資產鎖在長期智能合約裡,用戶就無法退出。因此,L1 仍然是 Defi 的避風港。

L1 擴展性的野望:2026 年的藍圖

基於這些原因,Vitalik 開始更多地關注 L1 的擴展性。他提出了一個 Roadmap,計劃在 2026 年通過四到五個方法提升 L1 的可擴展性:Delayed Execution、Block Level Access List、Multidimensional Gas Pricing、歷史數據處理。如果這些方案能夠結合到一起,他認為可以將 L1 的 Gaslimit 提高 10 倍。

Pectra 與 Fusaka:升級的腳步能否更快?

Yan 詢問本月是否會迎來 Pectra 升級,Vitalik 回應希望月底進行 Pectra 升級,然後會在 Q3 或 Q4 進行 Fusaka 升級。這種快速迭代的節奏,體現了以太坊團隊對技術進步的渴望。

多客戶端之痛:安全與效率的永恆拉鋸

Yan 提到了以太坊為了保證安全性,需要多個客戶端同時開發,導致開發週期較長的問題。Vitalik 坦承,這的確是一個挑戰。但他表示,團隊正在努力提高協調效率,並考慮只等四個團隊完成即可開始升級,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。安全與效率,永遠是一對需要權衡的矛盾。

密碼學與 AI:加密世界的雙刃劍?

ZK 的分層:開發者的解放還是束縛?

Yan 將話題轉向密碼學,提到 ZK(零知識證明)技術的發展,對於大眾和開發者來說,學習 ZK 的門檻越來越高,技術進步也日新月異。ZKVM 的快速發展,是否意味著開發者不再需要關注 ZK 底層?

Vitalik 認為,ZK 生態的最佳方向是讓大部分 ZK 開發者可以使用高端語言(HLL)編寫應用代碼,而讓 Proof System 的研究者繼續優化底層算法。開發者需要分層,不需要知道在下一層發生的是什麼。他坦承,Circom 和 Groth16 現在的生態雖然發達,但對 ZK 生態應用存在較大限制,因為 Groth16 有許多缺點,例如每個應用需要自己進行 Trusted Setup,效率也不是很高。因此,他表示需要投入更多資源,幫助更多現代的 HLL 獲得成功。同時,他也看好 ZK RISC-V 的路線,因為 RISC-V 也變成了一種 HLL,包括 EVM 在內的許多應用都可以在 RISC-V 上面編寫。

應用密碼學:ZKP、MPC 與 FHE 的愛恨情仇

Yan 提到了應用密碼學的發展,即 ZKP、MPC 和 FHE 的結合。Vitalik 認為,FHE(全同態加密)現在的前景很好,但有一個擔憂,就是 MPC 和 FHE 總是需要一個 Committee,需要選擇七個或更多節點。如果這些節點有 51% 甚至 33% 被攻擊,系統就會出問題。相當於說系統有一個 Security Council,甚至比 Security Council 更嚴重。因為 L2 如果是 Stage 1,Security Council 需要有 75% 節點被攻擊才會出問題。而且,Security Council 大部分會放到冷錢包離線,但 MPC 和 FHE 的 Committee 為了讓系統運行,需要一直 Online,可能部署在 VPS 或其他伺服器上,更容易被攻擊。因此,Vitalik 認為,很多應用還是可以做的,但並不完美。

AI 的兩面性:集權的幫兇還是民主的推手?

Yan 提到 Elon Musk 認為人類可能只是矽基文明的一個引導程序,以及《網絡國家》中認為集權國家可能更喜歡 AI,民主國家更喜歡區塊鏈的觀點。Vitalik 對此表示,AI 領域非常複雜。五年前可能沒人預測美國會有世界上最好的 Close Source AI,而中國有最好的 Open Source AI。AI 可以提高所有人的能力,有時也會提高集權國家的權力,但有時也可以起到民主化的效果。他分享了自己使用 AI 的經驗,發現在自己擅長的 ZK 開發領域,AI 的幫助比較少,但在自己不擅長的 Android APP 開發領域,AI 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幫助。專家和菜鳥之間的差距,已經通過 AI 的幫助降低了很多,而且 AI 還可以給到很多新的機會。

平權的幻覺:AI 賦能下的超級個體

Yan 補充說,自己之前認為有了 AI,有經驗的程序員會學習更快,對新手程序員不友好,但 Vitalik 的觀點讓他意識到,AI 在某方面確實可以提高新手的能力,可能是一種平權,而不是分化。Vitalik 贊同這個觀點,並強調,我們需要思考區塊鏈、AI、密碼學等技術的結合,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。他希望人類不會只是一個精英統治,而是達到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最優,普通人通過 AI 和區塊鏈的賦能,成為超級個體,超級社區,超級人類。

以太坊的未來:賭場還是烏托邦?

開發者的使命:尋找真正的價值

在訪談的尾聲,Yan 邀請 Vitalik 對以太坊的開發者社群提出期望和寄語。Vitalik 深思熟慮後,對這些以太坊應用的開發者說:”要想一想了。” 這句簡單的話語,飽含著對當前以太坊生態現狀的反思與期許。

他指出,現在在以太坊裡面開發應用有很多機會,有很多之前沒有辦法做的事情,現在是可以做的。原因在於 L1 的 TPS 不夠的問題已經解決,隱私問題也有了解決方案,AI 的發展也降低了開發難度。因此,他認為,很多以前失敗的事情,現在可能可以成功。

以太坊的幸運:Build 者的天堂

Vitalik 也提到,以太坊生態系統的複雜性提高,但通過 AI,還是可以讓每個人都更能理解以太坊。他鼓励開發者,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技術,勇於嘗試,敢於創新。以太坊社區對開發者的支持力度很大,通過 Gitcoin Grants、OP 的回溯性獎勵,以及其他項目方的空投獎勵,开发者能在以太坊社區獲得持续的支持。

世界計算機的夢想:我們還差多遠?

Vitalik 直言不諱地指出,當前區塊鏈的應用生態裡,存在兩種極端:一種是非常開放、去中心化、安全、理想主義,但只有 42 個用戶的應用;另一種就是賭場。他認為這兩個極端都是不健康的。他呼籲開發者們做一些用戶會喜歡用、對世界會更好、且具有商業模型的應用。這意味著,開發者不僅要關注技術的創新,更要關注應用的實際價值和商業可持續性。

Vitalik 相信,現在每個人擁有的資源都比之前更多,只要能找到一個好的想法,並且認真去做,成功的機會是非常大的。最後,他寄語所有的以太坊開發者,要在區塊鏈的浪潮中,尋找真正的價值,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。而那個世界計算機的夢想,也許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